【交襄辉映】青春筑梦,智汇家乡——交管学院学子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(二)

-

作者:颜娉婷 时间:2025-02-24 点击数:

2025寒假期间,交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鼓励广大学子返回家乡,参与社会实践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,为家乡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在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,一系列丰富多彩、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

姓名:王慧

学院: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管理学院

专业班级:空乘2401班

实践地点:襄阳市襄城区火车站公交站台

“返乡引导,站台温情”。公交站台,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,每日迎送八方旅人,我有幸于此担任引导员,投身城市运转的精密齿轮组中。

晨曦初绽,我已伫立站台,迎接着城市苏醒的律动。假期的人潮如涌,我曾遇一位老者,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措。我即刻上前,轻声问询,而后详细告知其乘车路线,老者舒展的眉头、诚挚的谢意,让我心间暖流涌动。

于喧嚣站台,目睹人间百态。这段经历,让我学会以悲悯之心待人,以热忱之心处事。深知吾辈点滴付出,皆能汇聚成城市文明的熠熠光辉,照亮前行之路



姓名:崔博文

学院:现代管理学院

专业班级: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3班

实践地点: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

“以美育人,以文化人”寒假期间,我响应学校号召参加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参与执行了数次科普活动。

“迎新春,书福字”活动中,我协助书法者进行写春联,在“智慧社区”科普活动中,我的任务是发放科普读物、讲解科普知识,将科学知识、文化理念等传递给更多的人,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,推动社会整体的知识普及。

通过与科技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接触,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不同群体对科技的需求和认知程度,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,深刻体会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,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!


姓名:汪东方

学院:现代管理学院

专业班级: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2404班

时间地点:黄冈市英山县孔坊乡村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“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肩负着服务社会、关爱他人的责任。寒假期间,我回到家乡,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,为村里的安全与温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我跟随志愿队伍对村民的煤气燃气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,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乡村煤气燃气安全现状,我们进行了挨家挨户的调查,为村民们普及安全教育、排除安全隐患。

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成长过程。我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,提升自己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,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姓名:张晨曦

学院:交通运输学院

专业班级:空中乘务专业2405班

实践地点:湘潭市九州社区

暖冬归乡,守护家园”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今年寒假我来到社区,协助工作人员做一些辅助性工作。社区工作非常琐碎,大部分时间是接触居民群众,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在此期间我帮助留守老人打扫卫生、发放生活用品,在春节期间进行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工作。

通过这次社会实践,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,更深刻体会到了服务家乡、回馈社会的意义所在。在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中,我将更加努力学习,增强各方面的本领,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
姓名:刘帆

学院:现代管理学院

专业班级: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303班

时间地点:郓城县南湖科技馆

“归乡科普行,科技志愿情”。这个寒假,我在郓城南湖科技馆担任志愿者,科技馆内明亮活泼的色彩与可爱的卡通科普元素巧妙融合,营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世界。

在小球路径和齿轮游戏区域,我全程协助参观者进行操作。每当看到小朋友们盯着小球沿着轨道飞速滑落,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,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。在未来能源展区,我主动向参观者讲解太阳能、氢能等新能源知识。一开始,面对大家的提问,我难免有些紧张,但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多,我逐渐变得从容自信,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。

通过这次志愿服务,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。每当看到有人因为我的讲解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,成就感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。我满心期待未来能继续投身到科普志愿服务中,为传播科学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姓名:陈晨

学院:现代管理学院

专业: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3班

实践地点: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

“归乡普法行,点亮法治光”。法治是社会稳定、人民幸福的基石,而普及法律知识,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的关键一步。

在寒假期间,为积极响应全民普法号召投身社区普法实践,我期望通过实际行动,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,为构建法治社区贡献力量。我们通过和文联团队合作吸引了诸多居民来了解法律条文,通过漫画手册和书本积极向老人孩子们普及防诈骗、宪法、民法典等相关知识。

在与居民的交流过程中,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。居民们在活动中积极学习法律知识,对我的工作给予认可。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带来了积极影响,进一步激发了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、服务社会的热情,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。未来我将继续参与社会实践,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,以青年之智为家乡发展做贡献




学院地址: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东街66号 乘车路线:市内乘8路(或25路)公汽到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站 
电话:0710-3089167 邮编:441021

二级学院院长邮箱:393400988@qq.com 网站管理:交通运输学院/现代管理学院 
Copyright 2018 XiangYang Auto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

手机版

关注微信公众号